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,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”“要堅定不移深化國有企業改革,著力創新體制機制,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,發揮國有企業各類人才積極性、主動性、創造性,激發各類要素活力”。
這是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。2021年,中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6.3萬億元,同比增長19.5%,營業收入、利潤總額、凈利潤等主要指標均創歷史最好水平。今年一季度,面對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、嚴峻性、不確定性上升,中央企業攻堅克難,累計實現營業收入9萬億元,同比增長15.4%,實現平穩開局。
這是一張令人振奮的“創新榜”。3月25日,隨著中核集團福清核電6號機組具備商運條件,“華龍一號”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運;4月20日,中國海油自主研發的旋轉導向鉆井與隨鉆測井“璇璣”系統智能化生產線投產,正式邁入大規模產業化階段;5月20日,全球在建規模最大的水電工程——由三峽集團投資建設的白鶴灘水電站16臺百萬千瓦機組全部安裝完成,向全面投產目標發起最后沖刺。
從經濟效益穩步增長、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發揮重要作用,到創新能力不斷增強、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積極貢獻,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背后,離不開國企改革的不斷深化。2020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啟動以來,國資國企精心謀劃、扎實推進,目前已完成大部分改革任務,預計今年6月底前將基本完成主體任務。
——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,讓國有企業運轉更高效。
重組整合、重大收購、中長期激勵、董事會授權、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……一份記錄顯示,2021年,中遠海運集團黨組共召開35次黨組會,前置研究涉及53個重要改革議題,有效發揮了集團黨組“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促落實”的領導作用。
從“前置事項清單”全面完成、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相統一在制度上更加完善,到1.29萬戶中央企業子企業、2.63萬戶地方國有企業子企業實現董事會“應建盡建”、基本實現外部董事占多數,國資國企在公司治理機制改革上持續發力,推動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更加成熟定型。
——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,讓國有企業實力更強勁。
2021年5月,中化集團、中國化工通過重組實現“強強聯合”,成為資產過萬億元、員工超20萬人的“產業巨輪”;2021年8月,鞍鋼重組本鋼,成為國內第二大、世界第三大鋼鐵企業;2021年12月,業務涵蓋倉儲、運輸、包裝、跨境電商、國際貿易等的中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掛牌成立……三年行動中,戰略性重組、專業化整合深入推進,一批主責主業更加聚焦、業務結構更加清晰、核心能力更加突出的優勢企業相繼涌現。“成熟一戶、推進一戶”,黨的十八大以來,先后有26組、47家中央企業重組整合,還有9家新的中央企業組建成立。
聚焦主業實業、促進國有資本有序進退,聚焦高水平自立自強、勇當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,一系列改革“組合拳”,有效提升了國有資本配置效率,讓國有經濟在戰略安全、產業引領、國計民生、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的主體作用更加突出。
——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,讓國有企業活力更充沛。
2021年9月23日,中國節能萬潤股份有限公司以9.78元/股的價格向符合條件的610名員工授予不超過2165萬股限制性股票。“風險共擔、利益共享,股權激勵讓員工利益與企業發展更緊密地結合,可保障公司更好實現戰略目標。”公司相關負責人說。
上市公司股權激勵、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崗位分紅激勵、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骨干員工持股、超額利潤分享,三年行動中,國有企業中長期激勵“政策包”和“工具箱”進一步豐富。目前,中央企業和地方已開展中長期激勵的子企業分別為4487戶和2659戶,占具備條件的各級子企業比例分別為87.4%和81.6%,激勵人數超44萬人。
錨定“管理人員能上能下、員工能進能出、收入能增能減”目標,推廣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,推進市場化用工,健全激勵約束機制;引入社會資本,堅持以混促改,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……通過開展三年行動,國資國企正加快形成反應靈敏、運行高效、充滿活力的市場化經營機制。
——強化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監管,讓國資監管優勢更彰顯。
深圳市國資委對企業加大授權,將企業需上報的投資決策事項減少93%;董事會對經理層加大授權,將經理層投資決策額度由3000萬元提高到2億元;企業對子企業在投資、產權變動、擔保、借款、薪酬考核等8個方面授放權……近年來,科學的授權放權,助力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穩步發展成為深圳市屬國企首家世界500強企業。
堅持授權與監管相結合、放活與管好相統一,實行清單管理,建立健全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監管體制,形成上下貫通、協同聯動的國企改革大格局,三年行動中,國資監管的系統性、針對性和有效性不斷提升。
“高質量發展是檢驗改革成效的‘試金石’,深化改革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‘金鑰匙’。”國務院國資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,將聚焦三年行動重點任務,攻堅克難、真抓實干,取得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的改革實效,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。
(轉自人民日報)